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以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路径,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,并系统部署了新一年的重点工作。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公益慈善基金会,我们深入学习报告精神,深刻体会到国家对民生福祉、健康中国建设以及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。报告中所提出的多项战略任务与医疗公益事业紧密相关,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,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责任与使命。以下结合基金会工作实际,从四个方面分享学习心得与行动思考。
一、聚焦健康中国战略,助力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
报告明确提出“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”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”,这与基金会“让每个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”的宗旨高度契合。当前,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仍存在城乡、区域不平衡问题,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。
基金会的行动方向:
1. 基层医疗能力建设
· 开展“基层医生培训计划”,联合三甲医院专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,重点提升对慢性病、传染病、妇幼保健等常见病的诊疗能力。
· 捐赠便携式医疗设备(如超声仪、心电图机),帮助偏远地区卫生院实现“小病不出乡”。
2. 重大疾病救助
· 设立“患者援助项目”,为经济困难的重症患者(如癌症、罕见病)提供医疗费用补贴,减轻因病致贫压力。
· 推动“早筛早诊”公益项目,针对高发癌症开展免费筛查,提高疾病早期发现率。
3. 中医药传承创新
· 支持中医药非遗技术保护,资助民间中医技艺的整理与研究。
· 开展“中医药进社区”活动,推广针灸、推拿等适宜技术,惠及老年群体和慢性病患者。
二、响应老龄化国家战略,探索银发健康服务新模式
报告将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”列为重点任务,并提出“完善养老服务政策”“发展银发经济”。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,老年人对医疗、康复、照护的需求快速增长,但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仍显不足。
基金会的创新实践:
1. 社区居家养老支持
· 试点“家庭病床+社工陪伴”模式,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疗、心理疏导和日常照护服务。
· 联合企业开发“智慧养老”产品,如跌倒报警设备、远程健康监测系统,降低独居老人风险。
2. 农村养老补短板
· 在乡村振兴重点县建设“互助养老中心”,整合卫生室、老年活动站等功能,打造农村养老公共服务平台。
· 培训农村养老护理员,提升其专业服务水平。
3. 关注老年心理健康
· 开展“乐龄心理关怀”项目,通过热线咨询、团体活动等方式预防和干预老年抑郁问题。
三、服务国家公共卫生安全,强化突发应急能力
报告强调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”“统筹重点传染病防控”。新冠疫情后,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凸显,基金会可在“平急结合”中发挥补充作用。
基金会的专项计划:
1. 公共卫生教育普及
· 制作通俗易懂的传染病防控手册,通过社区、学校、新媒体等多渠道传播健康知识。
· 联合疾控中心开展“公共卫生应急演练”,提升基层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。
2. 应急物资储备网络
· 在灾害多发地区建立“医疗物资储备点”,储备口罩、消毒液、急救药品等,确保灾后72小时黄金救援期物资供应。
3. 特殊人群防护
· 针对残疾人、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,设计定制化健康包(如盲文版防疫指南、儿童专用药品)。
四、推动公益创新与跨界协作,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
报告提出“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”“加强社会治理创新”,为基金会指明了“专业化、规范化、透明化”的发展路径。
基金会的内部优化与外部联动:
1. 透明化与数字化
· 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善款全流程追溯,定期发布项目审计报告,巩固公众信任。
· 开发“医疗公益地图”小程序,实时展示援助项目进展和受益人反馈。
2. 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
· 与药企合作开展“创新药可及性计划”,通过公益捐赠、患者援助项目降低高价药负担。
· 联合高校科研团队,开展“医疗公益效能评估”,用数据优化项目设计。
3. 政策倡导与行业引领
· 参与医疗健康领域政策研讨,为罕见病立法、医保目录调整等建言献策。
· 发起“医疗公益伙伴网络”,促进基金会、医院、企业、社区的多方协作。
结语:以公益之力托举全民健康梦想
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绘就的蓝图,为医疗健康公益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。我们将始终牢记“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”,在党建引领下,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:
· 以专业服务回应社会痛点,让医疗公益更精准;
· 以创新思维突破资源限制,让健康福祉更普惠;
· 以开放姿态凝聚多方合力,让慈善效能更可持续。
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耕医疗健康领域,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彰显公益组织的担当与价值,为实现“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弱有所扶”的民生愿景贡献力量!
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
2025-4-11